专业名称:采矿工程
专业代码:081501
采矿工程
采矿工程专业成立于1923年,至今九十载,积淀深厚,1987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已成为国内重要的矿业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矿业领域培养了大批卓越人才,其中5位校友荣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专业特色
依托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力拓展和凝练学术方向,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研究领域,2010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2012年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主要课程涵盖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地质学、金属矿床地下开采、金属矿床露天开采、岩石力学、应用岩石力学、资源经济学、工程爆破、隧道与井巷工程、数字矿山技术、计算岩石力学、生产管理与优化、资源开发与环境、计算机辅助设计、三维采矿设计等专业基础课和平台课,强调专业基础教育,突出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培养采矿卓越工程师,为国内的矿业工程教育领域起引领和示范作用。
名师荟萃
拥有一支治学严谨的学术团队,现有教师30人,其中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9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人才5人),团队成员兼职担任了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等重要职位,在国内外学术组织中具有重要影响。
考研就业
毕业生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深受矿业领域的科研机构、设计院和企业等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多年来稳居100%高位,薪酬待遇丰厚,发展前景良好。本专业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达到30%以上。
安全工程
专业概况
东北大学是国内最早开展安全工程专业教育的高校之一,1985年开始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招生,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是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通过了普通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具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博士后流动站。
主要课程
东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面向全行业,培养“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管理型的安全工程师。主要课程包括安全原理、系统安全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工业生产与安全、工业通风、防火防爆(双语教学)、电气安全、化工安全、建筑安全、矿井通风与除尘、矿山安全工程、职业卫生工程、特种设备安全工程、噪声与振动控制、安全工程新进展(全英语教学)等。
专业特色
2009年成立了辽宁省非煤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重点实验室和辽宁省高新过滤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获批教育部深部金属矿山安全开采重点实验室,建设了 “火灾&爆炸防治”、“通风除尘与滤料检测”、“大气污染控制”、“地下工程火灾防治及热环境控制”四大平台,通过“高年级本科生提前进实验室”等制度,为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软硬件环境。东北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从2010年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先后和山东招远金矿、鞍钢、昆仑保险经纪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合同,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考研就业
目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去向是工业企业、科研设计单位、政府部门及安全中介机构等。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达100%,30%以上的毕业生考取英国爱丁堡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深造。
培养目标
采矿专业培养具备固体(煤、金属及非金属)矿床开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能力,能在采矿领域等方面从事矿区开发规划、矿山(露天、井下)设计、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监察、生产技术管理科学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从业领域
采矿业本身是工业的龙头行业,中国“入世”后,煤炭开采技术的研究必须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立足于煤炭开采技术的前沿,立足于中国煤炭发展战略所必要的技术储备,立足于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所必须的关键技术的攻关,立足于煤炭工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重点从事中长期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跟踪产业科技前沿,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煤矿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为主导的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许多采矿业相关的技术难题需要专门的人才去解决,这也正是有志从事采矿业工作的人才施展才干的机会。
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煤矿、铁矿、金矿、石膏矿以及铁路等设计和改造管理,也可以到冶金、有色、化工、核工业、非金属和煤炭等六类矿业和水利、铁道、地下、工程和环保部门的生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岩体工程力学、采矿及矿山安全及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受到采矿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矿区规划、矿山开采设计、岩层控制技术、矿山安全技术及工程设计方面的基本能力。
知识领域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采矿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矿区开发、矿井开采、巷道开拓的设计方法;
3.掌握矿山压力及岩体工程监测、矿井通风与空调、矿山安全以及矿井灾害预防等技术;
4.具有先进的生产组织和技术管理基本能力以及新工艺、新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有关采矿工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课程设置
主干学科
力学、矿业工程。
主要课程
采矿学、井巷工程、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井通风与安全、采矿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岩体力学、工程力学、矿山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等。
实践教学
包括地质与测量实习、采矿认识、生产及毕业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操作、课程设计(机械零件、采矿、矿井通风与安全等)、毕业设计。
从业领域
采矿业本身是工业的龙头行业,中国“入世”后,煤炭开采技术的研究必须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立足于煤炭开采技术的前沿,立足于中国煤炭发展战略所必要的技术储备,立足于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所必须的关键技术的攻关,立足于煤炭工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重点从事中长期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跟踪产业科技前沿,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煤矿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为主导的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许多采矿业相关的技术难题需要专门的人才去解决,这也正是有志从事采矿业工作的人才施展才干的机会。
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煤矿、铁矿、金矿、石膏矿以及铁路等设计和改造管理,也可以到冶金、有色、化工、核工业、非金属和煤炭等六类矿业和水利、铁道、地下、工程和环保部门的生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就业前景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建设的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地质环境灾害、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使得前些年不被社会看好的专业的毕业生成为人才市场上很受欢迎的人才。以全国重点高校中国矿业大学为例,采矿工程类的学生供需比不断升高,就业的选择范围也不断扩展。但同时还应看到,由于“文革”的影响,中国采矿业面临的技术装备落后,技术含量低等因素,均对采矿工程专业发展造成许多不利影响,这一切的解决是逐步的需要一定时间的,总之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采矿业本身是工业的龙头行业,承担为工业企业提供能源及动力的重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重要。我国“入世”后,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该专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既有困难又有机遇的趋势。其促进因素主要有国家对采矿业的重视,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采矿业本身管理水平相对的进一步理顺,均对此专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业领域
采矿业本身是工业的龙头行业,中国“入世”后,煤炭开采技术的研究必须面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立足于煤炭开采技术的前沿,立足于中国煤炭发展战略所必要的技术储备,立足于煤炭工业中长期发展战略所必须的关键技术的攻关,立足于煤炭工业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重点从事中长期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跟踪产业科技前沿,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以煤矿开采技术及配套装备为主导的核心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许多采矿业相关的技术难题需要专门的人才去解决,这也正是有志从事采矿业工作的人才施展才干的机会。
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煤矿、铁矿、金矿、石膏矿以及铁路等设计和改造管理,也可以到冶金、有色、化工、核工业、非金属和煤炭等六类矿业和水利、铁道、地下、工程和环保部门的生产开发、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开设院校
国内现在有40多所大学开设了采矿工程专业,主要是综合性大学和工科类院校,包括:
湖北: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科技大学
河北:河北工程大学、河北联合大学、华北科技学院
湖南:南华大学、中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
云南:昆明理工大学
北京: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山东: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
江苏:中国矿业大学
安徽:安徽理工大学
河南: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程学院
福建:福州大学
黑龙江:黑龙江科技学院
重庆:重庆大学
四川:西南科技大学
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大同大学
辽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东北大学、辽宁科技大学
内蒙古: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
贵州:贵州大学、毕节学院
江西:江西理工大学
陕西:西安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